能源工业设施全景图

中国能源工业企业
抱团出海 共创未来

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共享能源发展新机遇,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抱团出海的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能源工业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寻求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能源工业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产能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已具备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竞争的实力。然而,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依然存在,单打独斗的出海模式面临诸多困难。

全球能源分布地图与可再生能源设施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合作成为主旋律

中国能源工业现状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在多个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

电力设备制造

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水电设备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技术成熟度高,可靠性强。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成本持续下降,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能源存储技术

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产能情况

中国能源工业已形成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多项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能够满足大规模、多样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 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风电设备产能全球领先,具备大型化、智能化生产能力
  • 特高压输电设备技术和产量世界第一,标准输出能力强
  • 电力建设工程能力突出,可承接各种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国家与国际形势背景

国内政策支持

国家将能源装备"走出去"作为重要战略,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提供政策、金融等多方面支持。

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国内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积累。

国际市场需求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为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国际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为什么要抱团出海?

增强整体竞争力

单个企业资源有限,抱团出海可以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降低风险与成本

共同应对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共享信息和资源,降低市场开拓和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提升品牌影响力

以产业集群形式出海,能够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中国能源产业整体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增强品牌影响力。

完善产业链布局

不同类型企业优势互补,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建设、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应对贸易壁垒

集体行动有助于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标准限制,增强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维护产业整体利益。

响应国家战略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不抱团出海的挑战

单打独斗的出海模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

竞争力不足

单个企业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在国际大型项目竞标中竞争力有限,难以与国际巨头抗衡。

风险抵御能力弱

面对政治风险、市场波动、汇率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单个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容易遭受重大损失。

资源成本高

独自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标准话语权缺失

单个企业难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被动接受,影响市场准入和竞争力。

品牌影响力有限

单个企业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难以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影响市场拓展和业务持续发展。

恶性竞争风险

缺乏协调机制,容易出现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相互压价,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影响中国企业整体形象。

政策支持

国内外政策为能源企业抱团出海提供有力支持

国内支持政策

一带一路倡议

将能源合作作为重点领域,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搭建政府间合作平台,为企业出海创造良好环境。

金融支持政策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提供专项信贷支持,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为海外项目提供融资保障。

税收优惠政策

对境外投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优惠,减轻企业海外投资税负,提高国际竞争力。

服务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提供海外市场信息、风险预警、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海外投资保护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目标国家政策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运营许可等。

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多数国家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补贴、上网电价保障、投资退税等激励措施,降低投资风险。

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技术交流和标准互认。

区域经济一体化

许多国家加入区域经济组织,享受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便利,为能源产品和服务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目标国家选择

基于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合作基础,重点开拓以下区域市场

东南亚能源项目

东南亚地区

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旺盛,电力短缺问题突出,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合作基础良好。

重点国家: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优势领域:水电、光伏、电网建设
中东欧能源项目

中东欧地区

能源基础设施老化,亟需升级改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对中国技术和资金需求迫切。

重点国家: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
优势领域:电网升级、可再生能源、核电
中东非洲能源项目

中东及非洲

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电力普及率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政策支持力度大。

重点国家:沙特、阿联酋、埃及、肯尼亚
优势领域:太阳能、风能、传统电力项目

适合抱团出海的企业类型

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制造企业

工程建设企业

具备能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能力的工程企业

运营服务企业

提供能源项目运营、维护、管理服务的专业企业

金融投资机构

提供项目融资、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的金融机构

技术研发企业

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的能源技术研发企业

供应链企业

提供物流、采购、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企业

咨询服务机构

提供法律、税务、管理、市场等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

行业协会组织

推动行业合作、标准制定、市场对接的行业组织

抱团出海成功案例

国内能源企业通过抱团合作模式,在国际市场取得的成功实践

东南亚光伏电站集群项目
东南亚地区

光伏电站集群项目

由多家中国光伏企业、电力工程公司和金融机构组成联合体,在东南亚某国共同投资建设总容量1GW的光伏电站集群项目。

合作模式:

  • 制造企业提供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设备
  • 工程企业负责设计、建设和调试
  • 金融机构提供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
  • 成立合资公司负责长期运营维护

项目成果:

项目建成后成为该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降低了用电成本,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联合体企业通过项目实现了技术、标准和服务的输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东欧电网升级项目
中东欧地区

跨国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由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商、电网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联合组成的国际团队,中标中东欧某国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涉及输电线路建设和变电站改造。

合作亮点:

  • 结合中国特高压技术和欧洲电网标准
  • 联合当地企业参与建设,实现技术转移
  • 提供从设计、设备供应到建设、培训的一体化服务
  • 引入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项目意义:

项目不仅帮助该国提升了电网可靠性和输电能力,还促进了区域能源互联互通。通过合作,中国企业不仅获得了项目收益,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技术标准的国际认可,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标准和市场规则的专业人才。

出海意向报名登记

有意向参与能源工业企业抱团出海的企业,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为您提供相关资讯和对接服务